【原文】
②艺:艺指孔子传授门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平常所用。
孔子
【原文】
【注释】
⑥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⑤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停止斗争。
①齐:同斋,斋戒。前人在祭奠前要沐浴换衣,不吃荤,不喝酒,不与妻妾同寝,整齐身心,表示虔诚之心,这叫做斋戒。
【原文】
7.18 子所雅言①,《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鼻祖,传说是西周典章轨制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所谓“贤人”之一。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何尝饱也。
孔子说:“冷静地记着(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感觉腻烦,教人不晓得倦怠,这对我能有甚么因难呢?”
①富:指升官发财。
【原文】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繁华与道的干系题目。只要符合于道,繁华便能够去寻求;分歧乎于道,繁华就不能去寻求。那么,他就去做本身喜好做的事情。今后处能够看到,孔子不反对仕进,不反对发财,但必须合适于道,这是原则题目,孔子表白本身不会违背原则去寻求繁华繁华。
②申申:衣冠整齐。
孔子说:“吃细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兴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分歧法的手腕得来的繁华,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注释】
②窃:私,擅自,暗里。
7.14 子在齐闻《韶》①,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原文】
冉有(问子贡)说:“教员会帮忙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因而就出来问孔子:“伯夷、叔齐是甚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当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痛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获得了仁,为甚么又痛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教员不会帮忙卫君。”
②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周公是中国当代的“贤人”之一,孔子自称他担当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负担着光大当代文明的重担。这句话,表白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拜和思念,也反应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戴。
【译文】
①徙:音xǐ,迁徙。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7.16 子曰:“饭疏食①饮水,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此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原文】
② :这里是帮忙的意义。
【原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候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如许诱人的境地。”
【原文】
【译文】
【注释】
7.13 子之所慎:齐①、战、疾。
①述而不作:述,传述。作,缔造。
①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义,作动词。疏食即细粮。
【译文】
①愤:苦思冥想而仍然体味不了的模样。
本篇共包含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讨孔子和儒家思惟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首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此中”;“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开阔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诲思惟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首要品德范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惟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