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恒:指恒心。
⑤不保其往:保,一说包管,一说保守。往,一说畴昔,一说将来。
【原文】
7.25 子以四教:文①、行②、忠③、信④。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④泰:这里是豪侈的意义。
【译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③进、退:一说进步、退步;一说进见就教,退出今后的作为。
【译文】
①桓魋:魋,音tuí,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
【原文】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奋忘食,乐以忘忧”,连本身老了都发觉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兴趣,是典范的实际主义和悲观主义者,他不为身边的小事而烦恼,表示出主动向上的精力面孔。
孔子不议论奇特、暴力、事情、鬼神。
【原文】
④洁己:洁身自好,尽力涵养,成为有德之人。
实在,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垂钓和用网捕鱼,和只用箭射飞翔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本色上并无辨别。孔子的这类做法,只不过剖明他本身的仁德之心罢了。
【原文】
【注释】
【注释】
③宿:指归巢歇宿的鸟儿。
孔子说:“三小我一起走路,此中必然有人能够作我的教员。我挑选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处所就作为鉴戒,改掉本身的缺点。”
①斯:就。
【注释】
①纲:大绳。这里作动词用。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很多鱼钩来垂钓,叫纲。
【原文】
孔子说:“有如许一种人,能够他甚么都不懂却在那边平空缔造,我却没有如许做过。多听,挑选此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跋文在内心,这是次一等的聪明。”
本章里,孔子提出对本身所不知的东西,应当多闻、多见,尽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甚么都不懂,却在那边平空缔造的做法。这是他对本身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的门生如许去做。
【评析】
孔子说:“上天把德付与了我,桓魋能把我如何样?”
【评析】
【译文】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①其如予何?”
②弋:音yì,用带绳索的箭来射鸟。
【原文】
【译文】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④信:以实之谓信。诚笃的意义。
【评析】
②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际方面的内容。
【注释】
【译文】
②与:赞成。
【评析】
7.26 子曰:“贤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①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②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③而为泰④,难乎有恒矣。”
【评析】
【译文】
【评析】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垂钓,而不消(有很多鱼钩的)大绳垂钓。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③约:贫困。
7.29 互乡①难与言,孺子见,门人惑。子曰:“与②其进③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④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⑤也。”
①互乡:地名,详细地点已无可考。
①文:文献、古籍等。
【译文】
对于春秋末期社会“礼崩乐坏”的状况,孔子仿佛感到一种绝望,因为他以为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难以找到他看法中的“贤人”、“善人”,而那些“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人却比比皆是,在如许的环境下,能看到“君子”、“有恒者”,也就心对劲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