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打秋风
秦氏见吕氏碰了一鼻子灰,干脆直截了当。一屁股坐在门口竹椅上,笑眯眯的问杨氏:“五祖母,下晚的时候我看着二丫头拎着个鱼网返来。这女人家家的如何能到处跑,这是去哪个水池里捞的这些泥鳅啊?”
陈惜诺从文远乡返来的时候,曾经见路过一片水池。她跟村里的渔夫定了一个捕虾网,早上拿渔夫送来以后她拎着拿捕虾网背着一个背篓就出门了。
一日她打扫家里书房的时候,从祖父的藏书中发明了一本叫做《氾胜之书》的农书。别的她又发明祖父誊写汇集了一本农谚,另有一本手札记录着他的一些漫笔。本来祖父一心想要收录全天下的农谚,古往今来农夫在播种中的聪明。只不过还没有做完,就因病过世了。
陈惜诺给陈秀才买回了很多梅子,更把他捧成竹林雅士效仿前人烹茶酿酒。
“哎呦呦,五祖母家的饭香味儿飘的全部村庄都是。四婶婶妙技术,做了甚么好吃的呀!”陈二家的媳妇吕氏与陈大师的秦氏向来交好,吕氏大话连篇秦氏精于算计常常在一起狼狈为奸一唱一和。
“哦,棒棒娘来了。”郑太太笑着点头,眼睛一扫打量了一下这两个侄媳妇的打扮。
“从乡路走是远了一点,要说近实在从后山走更进一些。嫂子真想给陈皮、菜头、豆饼补身子,不如哪天我们姑嫂二人一起进山如何?我传闻那边木耳、菌子漫山遍野,野鸡野鸭到处下蛋,河里的鱼笨呆呆的特别好抓。”
“你是在哪儿晓得芒种这一日要喝青梅酒?你爹爹在家里苦翻书典,连饭都不肯意吃了。酿的这青梅酒,你喝着感觉可还行?”杨氏端着一杯青梅黄酒,笑眯眯的看着面前一桌丰富的饭菜。
陈惜诺说着高低打量着秦氏一眼,状似偶然的说道:“大嫂进门七年生了三个儿子,这身材是如何养的如许肥胖。这进山登山捕鱼的苦,嫂子如何能吃得消?倒是二嫂更合适一些,二嫂进门六年生了一儿一女,二哥又宠着二嫂不让她干一点的活儿,瞧把二嫂养的如许珠圆玉润。”
可明天陈惜诺用心在田间地头绕了一圈,乡亲们见怪不怪了今后才不会风言风语。更是在用饭前对陈秀才承诺,剩下的黄鳝拿出去卖了会给他买一坛子金华酒返来,就着河虾、泥鳅再做一道红烧野兔给大师解馋。
陈惜诺笑嘻嘻的说道:“大嫂真是好眼里,隔着那老远都晓得是泥鳅。你往东南乡路走,就是朝着文远乡县城那边,跟你说了你也没工夫去捞。能路过好大的一个水池,那水池连着山前面的芦苇荡,内里肥鸡肥鸭肥鱼可多了。”
芒种这一日,是要吃梅子喝梅子酒的。芒种这二字意味农忙真正的开端,抢收春小麦、蚕豆、豌豆的时候到了。对于陈家这类‘书香家世’天然不会把芒种当一回事。只不过陈惜诺心中早有考虑,想借着二十四骨气算日子,给祖母杨氏上点眼药儿罢了。
她捂嘴轻笑一声:“二嫂这身衣服是新做的吧,如许光鲜的色彩怕是全部村庄里的媳妇中独一份。头上的梳篦也是新的,必定是二哥送给你的吧。”
吕氏美滋滋的给世人看,瞥了一眼妯娌秦氏。看着她头上那戴了五六年的裹巾,更加对劲起来:“我瞧着,也就比平时梳头的篦子,好那么一点点。”
现在家里人已经见怪不怪了,家里人内里陈惜诺穿的像个地隧道道的村姑,就是尤嬷嬷都比她看起来像个主子。郑太太说了几次拗不过她执意孤行,杨氏看着小院子里这越来越满满铛铛的家物装聋作哑甚么都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