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吾复问汝。诸人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 征问世谛见与不见之由 二别答双难二。一答
诸和合相。与反面合。心犹未开 述未悟也。心中犹疑此见和合与反面合。未得开解。是一迷闷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各种发明名为妄图。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妄图若存。表情难脱。故不能出是非是相。若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独一妙觉湛然周遍。于中更无是相非相。指便是见也。非指即非见也。但文变耳。然笔墨法师。困于章句。竟不能通一相一味者。莫不竞执空华争驰仲春攻乎异端。彼我天隔。苟能居统统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扑灭。住妄图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实在。斯则随顺觉性。云何更容是非是相于其间哉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此依俗谛具缘能见难堪。唯识说九缘。此唯出四。约小乘义。减大五缘。心即别离缘也 二正破三。一总示双征
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不同 婆罗门此云梵志。或净志。投灰等即苦行外道。裸形披发。鞭缠棘刺。五热炙身也。我遍十方者。别的道不知阿赖耶识为界趣生本含藏种子惑润受生。遂计身中有一神我常在不灭到处受生遍十方界。彼之所说计我行相。似滥真觉。故云有何不同 二自语相违难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 大众茫然不知所措。虽闻安抚令谛思惟。聪明不明。罔解所问。文殊智德旁为发机。先叙不悟。火线叨教。言二种者。谓于色空之上。辨于精见是与非是之二义也 二出其起因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便利实在告汝。汝犹未悟。惑为天然。阿难。若必天然。自须甄明有天然体 示便利者。约理约事。就喻就境。一一不过显实在性。尚此不了。迷作天然。如果天然必须有体。如何鉴别 二就缘推破二。一征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天然。我今发明是人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人缘性 既非天然。必是人缘。人缘之义无常生灭。此有彼无。体非周遍。岂同觉性湛然常住美满十方。行相相违。故如此何合人缘性 二正破二。一破因义二。一征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明暗自有相陵。见性未曾挪动。斯则见相见暗。俱名为见。不成说言见暗之时名为不见 三会通二。一结显会通三。一会前见性非他所成
此见及缘 虽如幻华本无其体。世俗谛中说名根境。即亦名为化名
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各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亮。则不能见 此举由一明缘。以答见各种相。人间之法假因托缘方始名见。非是离相湛然之见。以下文云。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三难二。一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