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化名为肉。汝得其味。何如如来灭度以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涅槃第四迦叶问云。云何如来先许比丘食三净肉。佛言。随事渐制故耳。复有七种九种。今言五者。随经增减。以意配数。佛以便利权许令食。非究竟说 三示过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此诸众生根劣也。去佛渐远时劣也。邪师说法难多也。此则时浇解昧。惑障尤多。修定摄心难为进趣。况遭魔惑。邪见弥增。加行修证如何无退 二如来广为宣说二。一赞请许宣
是故阿难。若不竭偷修禅定者。比方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灌禅定水于破戒卮。欲求满果。尘劫不平。谁之过矣。岂不慎乎。斯则内德无实。外相惑人。戒器已穿。善法多漏耳 二劝令除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成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竭偷。必落正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禅智虽现。贪盗不除。纵亡淫杀。亦落正道。精灵妖魅及诸邪人。皆能惑乱令众归附。不吝衣食。尽命供应。若不修禅。直入天国 二将来多惑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三诫劝二。一重彰过患二。一顺明口过二。一喻显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将来诸众生故。顿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迷惑 圆通便是心所行路。故云心迹。贯穿既深得无迷惑。将来多难。更欲伸陈。悲欣者欣今所悟悲后行人 二陈所愿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生草不践。非独护讥。亦深慈念。草尚不踏。况损命也 二反显身过二。一正明所离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存亡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似三摩地者鬼神定也。亦能令人知畴昔将来事。与善定类似。如起信说 二结成明诫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成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魔不竭淫而修禅定。魔定顺惑易得成绩。功深者为上品功浅者为中下。虽不竭欲。而修定修福。随福好坏。故成三品。以邪定力报得五通。以有漏福生天魔界。随得少定。不辨邪正。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二将来多惑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三离盗因二。一正辨是非三。一标示
是故阿难。若不竭杀修禅定者。比方有人自塞其耳大声大呼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塞耳修禅。大声行杀。求不闻之道。彰弥露之苦。岂不悲夫 二况显
若诸比丘。不平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旧债。不游三界 丝绵裘毳众天生分。身既不平。真摆脱者。以不游三界詶旧债故。经语甚倒知之 二反喻以是
阿难。如是天下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言。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妄言之因起贪痴慢。如不竭此。故成爱见 二正辨二。一妄为苦因二。一对辨二。一显伪作二。一标列设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