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楞严经疏 > 第39章 (39)

我的书架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风俗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九品风俗者。即欲界初禅二禅三禅各九品也。种现俱无。名为灭尽。此是贤人断。故名灭。非同凡夫暂伏名灭。风俗既无。苦乐双泯。离下界系。故无卜居。然未进断第四禅惑。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别立居处。以修禅时漏无漏杂。故此别居。俱舍论说。杂修静虑五品分歧。生五净居。五品别者。谓下品中品上品上胜品上极品。行相如别 二释相五。初无烦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将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独一舍受与放心圆融。舍诸统统苦乐等法。于舍心中仍生胜解。于此决定忍可印持。不为异缘之所引转。故名胜解清净。由胜解力。于此圆融胜定当中爱乐随顺。令此胜定得无留碍。住心安闲。受用无穷。故云得妙随顺穷将来际等。问此有漏禅寿命有限。何得穷将来际耶。答此约得定报寿长远动经劫数。云穷将来。非约报后所论也。又此善定虽是有漏。而能随顺妙修行者。依第四禅激发此定。熏无漏禅。修愿智无诤边沿定也。下五那含亦依此定。起有漏无漏杂修静虑。若凡夫得更不学习。即许寿命有限。若贤人修。即得尽将来际。通此两向。凡圣同修也 三广果天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贰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初五句结宿世后。俱舍论说。第四禅离八灾患。谓寻伺苦乐忧喜及出入息。又不为三灾所动。名不动地。今云不逼。即离下位苦也。苦因下释不逼以是。寻伺忧喜等是苦之因。今既离之。故无逼迫。乐非常住者。别明乐支以对前苦。三禅虽得彻意地乐。然不常住。必须有坏。坏即成苦。此名坏苦。苦乐下正明此天。今第四禅苦乐俱舍。以一一地皆厌下苦粗障忻上净妙离。弃下苦乐名粗重相灭。得上地定名净福性生。以此禅定独一舍受是福之体。既离下染。故名净福 二福爱天

二色界者。以此界中依正二报色法殊胜。从胜为名也。通名梵世者。梵是净义。离欲染故。禅所生故。异散动故。此界总有一十八天。若俱舍云。三静虑各三第四静虑八。即除无想也。依大众部。与今经同。即加无想 文三。一总指

阿难。人间统统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聪明 此总明修心之人须假禅定然后发慧。定慧均平方称静虑。若不尔者。不得名禅。意显此四位中皆因禅慧。然于此中所伏惑习差降有异。故分诸天。下自辨释。或可此文约人间人不修无漏禅定不发无漏正慧。遂感四禅果报不能出离。凡夫虽曰修禅。但是有漏六行事观不离虚妄不名禅那。以下文云。此三胜流虽非正修真三摩地。又云。但能执身不可淫欲等。又下结云。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产生妄有三界等 二列释四。一初禅二。一释三。一梵众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以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欲爱渐微。于己室家亦减爱欲。故无全味。味着也。言净居者不由杂秽。拣异行邪也。超日月者以善增故。爱心又减身则又升。故生忉利。忉利此云三十三。帝释居处也 三焰摩天

天下身心统统圆净。净德成绩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前虽彻意地乐。止在身心未名为遍。今则遍于依正。乐净圆融。天下身心无处不遍。殊胜妙乐以成净德。言胜托者即此净乐。是彼行者所依胜处。证此乐故名之为归 二结

推荐阅读: 不灭尸皇     从大佬到武林盟主     盖世高手     鬼敲门     镇国仙尊     阴妻来袭:鬼帝的宠后     玄极天穹     桃源俏佳人     乡村直播:开局三只大熊猫找上门     都市之名望修仙     狼帝有喜,娘娘又生崽了     零界之阴灵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