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逐鹿,所循的不过就是这九个字,李恪用这戋戋九个字竟是将此中的事理道了个洁净,难不成这世上真就有天生帝命之人?李恪的两朝帝王血脉,也绝非偶尔。
可还没等岑文本坐下多歇上半晌,便又有人带了贺礼入府了,只不过这一次来额却不是外人,而是岑文本的弟子李恪,李恪对岑府再熟谙不过,也不等门子通报,本身便摸着处所走了出去。
因而乎,一封圣旨传下,颜师古坐事罢中书侍郎之职,转秘书少监,奉旨校订古籍去了,又转御史大夫温彦博为中书令,掌中书费事。
但因迩来东宫多事,故于志宁奉李世民之命,多在东宫教诲太子,少在中书省理事,中书省务便大多交到了颜师古的手中。
时不过三日,长安城风波已定。
岑文本行事一贯谨慎,本日朝中同僚送来的贺礼,岑文本已经尽数退了归去,片纸未留,但李恪乃是爱徒,豪情甚笃,与旁人自是分歧,岑文本笑着便自李恪的手中接过了李恪带来的贺礼,顺手放在了一旁的桌案之上。
李恪笑道:“四弟风头正劲也是功德,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四弟大杀四方,有四弟这棵大树挡着,我楚王府反倒安生了很多,也算是美事一桩了。”
此番李世民下分封诏,诏令过中书省,中书省亦可不予加盖中书省官印,有封驳之权,但中书侍郎颜师古虽文采不足,但却胆略不敷,竟未行封驳,而是直接加印发去了门下,确有渎职之过。
贞观七年,岁末,腊月十六。
李恪之言入耳,岑文本一下子愣住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如果自房玄龄口中说出,岑文本也许还不会感觉那般奇特,可这番话自年仅十五岁的李恪口中说出,便足矣叫岑文本折舌了。
本日长安肇事太多,背后关于东宫易主的传闻更是甚嚣尘上,传闻的中间便是三人,太子李承乾、楚王李恪、魏王李泰,李恪如果在这个时候行动过分,不免会叫李世民不悦。
岑文本感慨道:“有殿下这番话,我便放心了,殿下若早生二十载,当可与上皇争天下,未为败也。”
岑文本道:“我本还担忧殿下幼年,不明局势,恐为面前乱花所迷,如旁人普通行事失了分寸,不过现在看来倒是我多虑了。”
“岑师入朝八载,终得拜宰辅,各位中枢,可喜可贺!”李恪一边走进偏厅厅门,一边本身后的王府卫率手中接过贺礼,对岑文本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