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话音方落,迩来转任兵部尚书的李靖起家道:“启禀陛下,臣觉得欲破突厥,必先得夏州之地,而欲得夏州之地必先诛梁师都。自隋末始,梁师都附逆已久,臣觉得当务之急是要撤除梁师都,收回夏州。”
郑元寿从怀中取出了一封信,呈到了李世民的手中,道:“此乃蜀王亲笔所出,请陛下圣览。”
杜如晦将手札交到了动手的房玄龄处,起家对李世民道:“蜀王之言甚善,臣觉得可。蜀王虽是幼年,却有如此见地,可谓之贤,臣为陛下贺!”
就在昨夜,李世民获得了自突厥而来的急件,他已晓得颉利回绝了他迎质子返国的要求。
李世民问道:“恪儿着你何事?”
李靖道:“梁师都才调平平,能仗着夏州一地为祸北线靠的不过就是突厥的支撑,若要正面强取恐怕动静太大,必将会引来突厥的救兵,臣觉得欲取夏州,当自其内部动手。”
“突厥那边的动静想必你们也都晓得了。突厥之与大唐,不下于匈奴之西汉。突厥之患不除,大唐北线难安,众卿可有良策?”李世民面色深沉如水,坐在上首,看着政事堂中的世人,问道。
“诺!”李世民命令,李靖俯身应道。
就在李靖的应诺声刚落的时候,本来守在门外服侍的常涂俄然走了出去。
自打李恪北上那日起,李世民便已经晓得,想要将李恪接回绝非易事,但他对郑元寿北上之行毕竟还是抱有一些希冀,可跟着动静传来,他的但愿也幻灭了。
李恪虽是皇子,但在郑元寿如许世家出身的朝中大员眼中,一个皇子的身份仿佛并不敷以叫他们唯命是从。
郑元寿道:“下官奉蜀王之命急返长安,恰是为了此事。”
“臣郑元寿有辱皇命,未能迎回蜀王,请陛下惩罚。”
李靖道:“梁师都不识天命,抗我大唐,本就是螳臂当车,他虽是癫狂之辈,但他的麾下臣属却多有复苏者。臣已与梁师都麾下夏州长史刘旻、司马刘兰成联络,密议诽谤其高低,篡夺夏州。”
门下省,政事堂。
梁师都认突厥为主,甘心做突厥人的喽啰,为他们镇守南门,但这却不代表他麾下数万将士的意义,朔北男儿,多有血性者,又怎会甘心做那突厥人的喽啰,任由那些胡人骑在他们的头上,对他们吆五喝六。
李世民听着李靖的话,点了点头附和志:“药师一语中的,与朕所想不谋而合,此事便交由药师一手筹办。”
存眷公家号:书友大本营,存眷即送现金、点币!
这封信如果自李靖亦或是李绩等人手中拿出,李世民除了赏识,倒也不至惊奇,可李世民一想到这封信是他阿谁年仅九岁的三子所书,心中不免又惊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