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隋唐圣途 > 第九章 风起太乙

我的书架

“如此说来,真人倒是担忧我等修为不济,把握不了你们这所谓的道家珍宝了。不如划下道来,大师比试一番,再看看我等是否够资格。”

再行至十余丈,便到三清殿。

白袍客一阵朗笑道:“张真人不愧为一代宗师,不但武学修为冠绝天下,一番说辞也是正大堂皇、冠冕之极,非常悲天悯人,让朴某感佩不已。

身后一青年面如冠玉、面貌清雅,捧剑而立,飘然不群,好似一神仙身边的捧剑孺子。

只见一道巍峨的庙门,上书“太乙”两个大字。

身边一人委顿在地,面色发黑,正在运气疗伤,乃是太乙真人张若虚的师弟,昔年名震江湖的“丰神剑客”镜月道人。

此二人似是结伴而来。

云台观便建在太乙顶之上,故上山之路比前面上岗更是崎岖,虽有石阶拾级而上,但已不能纵马疾行。

张羽固然不知世人秘闻,但也猜度得出能上太乙顶挑梁子的必是武力刁悍、功力高深之辈,且必有很多系文武双全、兼收并蓄之士。

“哈哈哈哈...”

“《长生经》乃先祖张恒所创、系鄙门炼气秘笈不假,却非江湖讹传炼之可长生不老、成不死之身。”

各种奇特给此峰平增了很多奥秘和传奇,故此峰在中原人士心目中职位尊崇,可谓圣地。

观其步地,技艺不凡之辈很多,少说也有三四报酬“武尊”以上人物,其他尽为“武狂”(三流妙手)、“武霸”(二流妙手)之类。

当代武侠著作中哪些所谓王谢朴重看上去高大上,常常倒是金玉其外败絮此中、不堪一击。

左二为一手持九环戒刀的带发梵衲,气势沉雄但双目淫邪,眸子老是在太乙门一些长相漂亮的女弟子身上穿来梭去。

居中一人面色慈爱红润,长眉低垂,白发童颜,仙风道骨,恰是圣夏大陆武神级别的人物――隋国道家第一人――太乙门掌教张若虚。

大殿内分两大阵营对峙着。

“‘太乙三宝’非是各位设想那样,上能通天彻地、参万物造化,下能伐毛洗髓、令人脱胎换骨。”

“更何况,天机图失传已久,天下大家皆知。”

太乙门众弟子见其出言不逊,纷繁喝斥。

“各位远来是客,无妨先屈尊就坐,品品我桐柏山粗茶陋茗,然后再话前缘,可否?”

“武学一途,大家所学皆有根脉,非太乙一系,摒弃自家法门不炼而改炼太乙功法,只怕会南辕北辙、反误其身,有走火入魔之虞也何尝可知呀。”

只听张若虚面带浅笑,娓娓而谈:“今晨便闻听太乙顶群鹊和鸣,早料必有高朋盈门。”

“此等灵秀之地,偏被你太乙一门占有数百年之久用来修真求道,不但享用了桐柏遍山的物华天宝,还炼出了所谓的‘太乙三宝’。”

灵空识得此人恰是西域金刚门的“横刀梵衲”。

一起倒有很多道家弟子沿山鉴戒,见有灵空带路急行便未禁止。

其他小字辈们有的侍立师长两侧严阵以待,有的占有大殿四周以备不测。

“哼,还记得二十年前我们的师尊吗?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有何不同,你们一日不交出‘太乙三宝’,我们便一日不放过,太乙门永无宁日!”

左一为一黄衣喇嘛,描述干枯,脑门深凹,一手托着一只金色钵盂,一手合十,双目微闭,嘴中似在默念着甚么,说不出的邪异。

太乙门世人均身着红色道袍,男女都有。

峰顶甚是开阔。

为首一人,身材颀长,着白布道袍,面庞清矍,神情寂然。

此人一柄点钢枪斜披肩背,看似闲懒偶然,但仿佛随时都能抖擞搏杀,给人一种莫名的威慑之感。

推荐阅读: 唐朝小地主     电影世界私人订制     驭香     万金嫡女     嫡医行     少帅,请自重     偏爱蛮妻     重生八零幸福时光     美漫之大星术师     灵器主宰     爱入噬骨,亦是毒     驭鬼小神医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