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辖今山东西南和河北东部,治昌邑。
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敦煌郡:治敦煌县,在今敦煌西。
豫州: 治所 谯(安徽毫县) 辖区 今河南南部、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抵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分别了几个郡,辖地缩小。
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四周地区归三个处所官别离办理。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区名。魏改冯翊郡,治地点临晋,今陕西大荔。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公孙瓒曾领此郡。
颖川郡: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淮北国: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并州:东汉和魏治晋阳,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河北各一部。
中山:汉时郡、国,治地点卢奴(今河北定县)
庐江郡:治地点舒城,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东平国: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
右扶风:见上条。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广陵郡:治地点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统领。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白帝山上,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自发得是白帝,故定名。
西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处,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济阴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分歧的观点。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
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
青溪:吴在建业城东南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郊区入秦淮河。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观点。蜀汉改成建宁郡。
扬州:汉扬州包含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
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明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
安宁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北。
昌黎郡:魏始设置,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平原:偶然称郡偶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
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辽西郡:治阳乐,即今辽宁义县西。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置。
始安郡:孙吴分零陵郡设置,治始安,在今广西桂林。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河间郡:偶然是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天水郡:治地点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整天水。
清闲津:在今安徽合肥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