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文网上转载!
唐朝的官制根基是因循隋制。《新唐书·百官志》云:“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略皆沿隋故。”
3、尚书都省
尚书都省所属的六部二十四司,卖力措置天下军政、财文、兵刑、钱谷等一应行政事件。此中吏部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唐朝规定官员的选授轨制是:三品以上者由天子亲身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报天子御批,吏部听制授官;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按照其身材、资格、才气、功绩、德行、言辞、书判诸方面的好坏予以“注批”,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四司官员分掌以下:吏部郎中,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假告身、借使,此中有一人专掌选补流外官。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一人判南曹,均为尚书、侍郎之副贰。司封郎中,掌封命、朝会、赐赉之级。司勋郎中,掌官吏勋级;考功郎中,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若官员灭亡后,史官要为其立传,太常要议谥,若要铭于碑者,则会同百官议其宜记叙的事迹上报,然后考功郎中通报其家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之前,由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测验。户部,掌天下财务、民政,包含地盘、群众、婚姻、钱谷、贡赋等,所属有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此中户部郎中、员外郎,掌户口、地盘、赋役、进献、蠲免、优复、婚姻、继嗣之事;度支郎中、员外郎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涂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与中书门下省议定上奏;金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藏出纳、衡量度量之数,办理两京市、宫市等买卖之事,并供应宫人、王妃、官员奴婢衣服;仓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食禀之事。礼部掌礼节、祭享、贡举之政。所属有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此中礼部郎中、员外郎,掌礼乐、黉舍、衣冠、符印、表疏、图书、册命、吉祥、铺设,及百官、宫人丧葬赠赙之数,为本省尚书、侍郎之副;祠部郎中、员外郎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膳部郎中、员外郎,掌陵庙之牲豆酒膳;主客郎中、员外郎,掌诸蕃朝谨之事。开元二十四年玄宗诏礼部侍郎主持科举测验。如许,礼部的职位就大大进步了。兵部掌六品以下武官选授、考课、主持武举,以及军令、军籍和中心一级的军训,但并不直接带兵。所属有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此中兵部郎中一人判帐及武官阶品、卫府众寡、校考、给告身诸事;一人判簿籍及军戎调遣之名数。
尚书省置令1人,正二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东台,废尚书令,改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改称文昌台,不久再改成文昌都省。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称为都台,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称为中台。唐朝尚书省的办事机构设在长安皇城的承天门大街东侧,位于中书、门下二省之南端,以是又别称南省或南宫。从中书门下收回的诏令制敕,均经过尚书省转发到中心各部分及处所各州县,或者按照诏令制敕的精力制成政令,下达到有关部分。《新唐书·百官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