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荀子 > 第14章 臣道

我的书架

事圣君者,有服从无谏争;事中君者,有谏争无阿谀;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挢拂。迫胁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觉得成俗。诗曰:“国有大命,不成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谓也。

恭敬而逊,服从而敏,不敢有以私决择也,不敢有以私取与也,以顺上为志,是事圣君之义也。忠信而不谀,谏争而不谄,挢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调而不流,柔而不平,宽大而稳定,晓然乃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内之,是事暴君之义也。若驭朴马,若养赤子,若食餧人。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谓焉。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

通忠之顺,权险之平,祸乱之从声,三者非明主莫之能知也。争然后善,戾然后功,存亡忘我,致忠而公,夫是之谓通忠之顺,信陵君似之矣。夺然后义,杀然后仁,高低易位然后贞,功参六合,泽被生民,夫是之谓权险之平,汤武是也。过而通情,和而无经,不恤是非,非论曲宜,偷合苟容,迷乱狂生,夫是之谓祸乱之从声,飞廉恶来是也。传曰:“斩而齐,枉而顺,分歧而一。”诗曰:“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此之谓也。

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内不敷使一民,外不敷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但是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养,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故用圣臣者王,勤奋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态臣用则必死,篡臣用则必危,功臣用则必荣,圣臣用则必尊。故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齐之管仲,晋之咎犯,楚之孙叔敖,可谓功臣矣。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是人臣之论也,休咎贤不肖之极也。必谨志之!而慎自为择取焉,足以稽矣。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小人反是。

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民贼者: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罢了耳,民贼也。若周公之于成王也,可谓大忠矣;若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矣;若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矣;若曹触龙之于纣者,可谓民贼矣。

事人而不顺者,不疾者也;疾而不顺者,不敬者也;敬而不顺者,不忠者也;忠而不顺者,无功者也;有功而不顺者,无德者也。故无德之为道也,伤疾、堕功、灭苦,故君子不为也。

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贤,则案不肖也。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别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若夫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忠信觉得质,端悫觉得统,礼义觉得文,伦类觉得理,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觉得法例。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此之谓也。

推荐阅读: 奋斗在洪武末年     写本小说学武功     天才战争少女     我用一百块挑战环球旅行     重生之神医狂妃     火影之线遁     顶级BOSS:鬼妻萌萌哒     霸道乡医     吻安,小娇妻     六零末外星人生活日常     我,开局强吻了女帝     [综]本丸养猫手记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