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唐朝中华茶文明的构成,我们还不能不附带谈谈作为其核心 之一的茶道文明的构成。关于茶道,和茶叶文明的含义一样,现在各 执一是,说法很多,我也不知取从哪种说法为妥,就暂按我们的了解 ―― 即讲究饮茶 (包含物质和精力)之道来阐说吧。“茶道”一词 ,源出我国。上面在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已提到“茶道大行” ;但这还不是最早的记录。从现存的文献质料来讲,最早的“茶道” 一词,能够就算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所载了。其句有“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1之说。《封氏闻见记》成书于 8世纪末,皎然这诗约作于8世纪中期前期,二者相差有十几二十年 ,但分歧申明,我们至迟在8世纪下叶的唐朝中期,就派生和存在一 种新的茶道文明征象了。联络前面所说,很清楚,我国茶道不早不迟 呈现在这个期间,是直接和《茶经》的面世相干的。因为茶道既然是 一种讲究饮茶之道。那么,这类“道”,无疑也起首是通过必然的饮 茶活动来表现的。没有茶,有茶不饮或饮而不加讲究。也就无所谓茶 道了。
陆羽是唐朝中期一名驰名学者,也是我国和天下茶学的最草建立 者。他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 (今湖北省天门)人。 在《新唐书》、《文苑精华》、《唐才子传》和《全唐文》中,都有 他的传记和先容。
上面陆羽的简介,不提生年,只要卒年,因为大多数陆羽的传记 包含陆羽本身写的自传,都是如许写的。但至近三四十年来,我国包 括港台学者在论及陆羽时,都按照本身的以为,给陆羽标上了明白的 生年。因为大家所据不一,所定的陆羽生年也不尽同,因而就呈现了 多种相异的年份。关于这点,我在本书有关陆羽的专题研讨中还会提 及,这里就不作进一步切磋了。
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他的姓名一说是他长大后本身用 《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卦辞有“鸿 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等语,於是他就取陆为姓,以羽为名,用鸿 渐作字。他是和尚从河边拾回在庙中长大的,但他自小就爱好读书, 不肯意学佛,所今厥后就偷偷分开寺庙,跑到一个梨园子里学戏和做 起“优人”来。天宝(742―756)中,陆羽在一次演出中为太 守李齐物所赏识。他长得欠都雅,口吃善辩,为人朴重。上元初(7 60年),他移居苕溪(浙江湖州),自号桑苎翁,闭门着书。他出 名今后,朝廷曾任命他为太子文学,厥后又改仕太常寺太祝,他都没 有去。贞元 (785―804) 末卒 1。
对于大师把汗青上记叙不清楚的处所,弄弄清楚的这类欲望,一 般都能了解。但是,如有人据宋人陈师道文中讲到他见过四种《茶经 》版本,内容特别是“七之事”部分繁简分歧,因而联络陆羽插手颜 真卿主编《韵海镜源》一书,以为这本“癸丑(大历八年)之春”成 书的巨着,陆羽在编完今后,当会“从中接收营养,弥补进《茶经》 七之事”。而肯定这年陆羽对《茶经》又再作一次修补,就纯属是推 测了。对汗青上的疑点,除非找到切当的证据,普通我还是主张万国 鼎的定见。说粗一些活一些好。
关于《茶经》一书的成书年代,和陆羽的生年一样,也是众说纷 纭。1958年,我国农史学家万国鼎传授在《茶书总目撮要》,把 陆羽《茶经》定为成书于乾元元年(758年)摆布今后,很多研讨 和论及《茶经》者,就都想也都为陆羽《茶经》提出了肯定的撰写年 代。笔者约略统计,近年来关于《茶经》撰刊的年代,除万国鼎上说 外,另有“上元辛丑” (761年)说,“宝应癸卯”(763年)说,“广德二年” (764)说,以及初稿“成书于761年之前,厥后第一次点窜于 广德二年,三稿完成于大历八年 (773年)今后” 2等多种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