喑 斜 昏仆地 喑者,不能言也。 斜者,口眼不正也。昏仆地者,不省人事,猝倒于地也。口开、目合,或上视、放手、遗尿、鼾睡、汗出如油者,不治。
平冲逆 泄奔豚 冲气上逆,宜小半夏加茯苓汤以降之。奔豚症初起,脐下动气,久则上逆冲心,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安之。
归脾汤 二阳旨 即《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之旨也。此方为养神法,六味丸为补精法,高鼓峰并用之。
肺如钟 撞则鸣 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肺体属金,譬若钟然,一外一内,皆以是撞之使鸣也。
虽未醇 亦足贵 人谓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然驳杂之处,不成不知。惟以脾胃为重,故亦可取。
顾其名 思其义 名之曰风,明言八方之风也;名之曰中,明言风自外入也。先人群情穿凿,俱不成从。
突然得 八方通 中风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痰涌、掣搐、偏枯等症。八方者,谓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也。
胃阴展 贲门宽 如膏如脂,叠积胃底,即胃阴也。久隔之人,则胃阴亡矣。高鼓峰云∶治隔一阳明尽之,阳明者胃也。但使胃阴充拓,在上之贲门宽展,则食品入;鄙人之幽门、阑门津润,则二便不闭,而隔症愈矣。
不为中 名为类 中者,自外而入于内也。此三者,既非外来之风,则不成仍名为中,时贤名为类中风。
心胃疼 有九种 真肉痛不治。今所云肉痛者,皆心胞络及胃脘痛也。共有九种,宜细辨之。
薛氏按 说骑墙 明・薛己,号立斋,吴县人。着《薛氏医按》十六种,大略以四君子、六君子、清闲散、归脾汤、六八味丸主治,语多骑墙。
八冷痛 理中全 冷痛∶身凉、脉细、口中和,宜理中汤,加附子、肉桂主之。兼呕者,吴茱萸汤主之。
抢救先 柔润次 柔润熄风,为治中风之秘法。喻嘉言加味六君子汤、资寿解语汤甚妙。
五脏有血,六腑无血。观剖诸兽腹心下夹脊,包络中多血,肝内多血,心、脾、肺、肾中各有血,六腑无血。近时以吐血多者,谓为吐胃血,皆耳食昔医之误,凡吐五脏血必死。若吐血、衄血、下血,皆是经络散行之血也。
二注痛 苏合研 入山林古庙及见非常之物,脉乍大乍小,两手若出两人,宜苏合丸,研而灌之。
血之道 化中焦 经曰∶中焦受气取汁,窜改而赤,是谓血。
医学源流第一
便短缩 阳水伤 小便短缩、口渴属热,名为阳水。
薤白酒 妙转旋 栝蒌薤白白酒汤或加半夏或加枳实、薤白桂枝汤之类,皆转旋妙用。
又胸痹 非偶尔 胸膺之上,人身之太空也。宗气积于此,非偶尔也。
调行箴 须牢记 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此四句为治初痢之格言,须牢记之。
诊脉法 濒湖昂 明・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着《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杂收诸说,反乱《神农本经》之旨。卷末刻《脉学》颇佳,今医多宗之。
阳水盛 加通防 五皮饮加木通、防己、赤小豆之类。
亲信痛胸痹第七
高文者 推钱塘 张志聪,号隐庵;高世 ,号士宗。俱浙江钱塘人也。国朝康熙间,二公同时学医,与时分歧,遂闭门着书,觉得传道之计。所注《内经》《本草经》《伤寒论》《金匮》等书,各脱手眼,以发前人所未发,为汉后第一书。今医畏其难,而不敢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