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拒按 七物祛 腹满拒按,宜《金匮》浓朴七物汤,即桂枝汤小承气汤合用,以两解表里之实邪也。

法外法 辨微茫 以上皆前医之成法。更法外有法,不成不辨而治之。

七情病 溢如潮 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也。七情之动,出于五志。医书恒谓五脏各有火,五志激之则火动,火动则血随火而溢。然五志受伤既久,则火为虚火,宜以甘温之法治之。

咳嗽第四

突然得 八方通 中风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痰涌、掣搐、偏枯等症。八方者,谓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也。

士材说 守其常 李中梓,号士材,国朝人也。着《医宗必读》《士材三书》。虽曰浅率,倒是守常,初学人所不废也。

八冷痛 理中全 冷痛∶身凉、脉细、口中和,宜理中汤,加附子、肉桂主之。兼呕者,吴茱萸汤主之。

虚痨第三

以上言实胀之治法。

中风第二

胃阴展 贲门宽 如膏如脂,叠积胃底,即胃阴也。久隔之人,则胃阴亡矣。高鼓峰云∶治隔一阳明尽之,阳明者胃也。但使胃阴充拓,在上之贲门宽展,则食品入;鄙人之幽门、阑门津润,则二便不闭,而隔症愈矣。

二注痛 苏合研 入山林古庙及见非常之物,脉乍大乍小,两手若出两人,宜苏合丸,研而灌之。

指导法 草姜调 甘草干姜汤,如神,或加五味子二钱。火盛者,加干桑皮三钱、小麦一两。时医因归脾汤有引血归脾之说,谓引血归脾便是归经。试问脾有多大,能容离经之血成斗成盆,尽返而归于内而不裂破乎?市医固不管矣,而以名医自大者,亦蹈此弊,实可悔恨!温摄法 理中超 理中汤,加木香、当归煎服。凡吐血服凉药及津润益甚,外有酷寒之象者,是阳虚阴走也,必用此方。血得暖则循行经络矣。此法出《仁斋直指》。

本冲任 中溉浇 血之流溢,半随冲任而行于经络。

乏火化 属虚寒 王太仆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此症属中焦、下焦火衰无疑。

后作者 渐浸淫 等而下之,不敷观也已。

通不痛 调和奉 公例不痛,气血调和也。高士宗云∶通之之法,各有分歧。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蔼,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不过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四大师 申明噪 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师,《张氏医通》之考核不误。

桂苓类 肾气论 仲景云∶气短有微饮者,宜从小便去之,桂苓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挟水气 小龙平 柯韵伯治咳嗽,非论冬夏,不拘浅深,但是寒嗽,俱用小青龙汤多效。方中驱风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肾,除痰定喘,攘外安内,各尽其妙。盖以肺家沉寒痼冷,非麻黄大将不能捣其巢穴,群药安能见效哉。

吴萸饮 独附丸 妙在吴萸镇厥阴逆气,配入甘温,令震坤合德,土木不害。生附子以百沸汤俟温,浸去盐,日换汤三次。三日外去皮,放地上,四周以砖围,外以炭火烧一时,则附子尽裂,乘热投以姜汁,又如法制之。大略一斤附子配一斤姜汁,以姜汁干为度,研末蜜丸。以粟米稀粥,送下二钱。

红紫色 郑卫音 间色乱正,靡音忘倦。

血之道 化中焦 经曰∶中焦受气取汁,窜改而赤,是谓血。

填窍方 宗金匮 《内经》云∶邪害空窍。《金匮》中有侯氏黑散、风引汤,驱风当中,兼填空窍。空窍满则内而旧邪不能容,外而新风不复入矣。喻嘉言曰∶仲景取药积腹中不下,填窍以熄风。先人不知此义,每欲开窍以出其风。究竟窍空而风愈炽,长此安穷哉?三化汤、愈风汤、大秦艽汤皆出《秘密方》中,云是通真子所撰,不知其姓名。但是知名下士,煽乱先人见闻,非所谓一盲引众盲耶。

推荐阅读: 朕的皇后有点闲     寒门差役     隐婚请低调     清亡明灭五十年     梵天太玄经     桃色花医     终极透视眼     血海武尊     权门娇妻:九爷情谋已久     穿越时空的斩魄刀     重生之天帝归来     独步天途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