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风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材疼重,谓之溢饮。注∶即今之风水、水肿症也。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注∶今之停饮喘满不得卧症也。又支饮,偏而不中正也。

伤寒病 极变迁 太阳主一身之表,司寒水之经。凡病自外来者,皆谓伤寒,非寒热之变也。变迁者,或三阳、或三阴、或寒化、或热化,及转属、归并之异。

上窍通 下窍泄 如滴水之器,闭其上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闭,而水自通。宜服补中益气汤,再服以手探吐。

虚兼湿 参附苓 胃苓散加人参、附子之类。

月信准 体自康 经水一月一至,不愆其期,故名月信。经调则体自康。

补贵当 方而圆 虚则补之。合上为六法。曰方而圆者,言一部《伤寒论》满是活法。

孕三月 六君尝 得孕三月以内,多有呕吐、不食,名恶阻,宜六君子汤。俗疑半夏碍胎,而不知仲师惯用之妙品也。高鼓峰云∶半夏合参术为安胎、止呕、进食之上药。

分利多 医便错 愈利愈闭矣。

厘清饮 佐黄柏 萆 厘清饮加苍术、白术,再加黄柏苦以燥湿,寒以除热。

前饮投 精愈涸 水愈利而肾愈虚矣。

参五脏 细量度 四饮犹未尽饮邪之为病也,凡五脏有偏虚之处,而饮留之。言脏不及腑者,腑属阳,在腑则行矣。《金匮》曰∶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兼郁结 清闲长 郁气伤肝,思虑伤脾,宜加味清闲散。

着脐痛 下瘀吉 腹中有瘀血,着于脐下而痛,宜下瘀血汤。

道中人 须造福

即痘疹 此传心 痘为天赋之毒,伏于命门,因感外邪而发。初起时用桂枝汤等,从太阳以化其气,气化则毒不留,自无统统郁热诸症,何用服连翘、紫草、牛蒡、生地、犀角、石膏、芩、连诸药,乃至寒中变症乎?及报点已齐后,冀其浆满,易于结痂而愈,当求之太阴,用理中汤等补中宫土气,觉得成浆脱痂之本,亦不赖保元汤及鹿茸、人乳、糯米、桂圆之力也。若用毒药取浆,先损中宫土气,浆何由成?误人很多!此古今痘书所未言,唯张隐庵《侣山堂类辩》微露其机于言外,殆重其道而不敢轻泄欤?疹症视痘症稍轻,亦须知此法。

妇人病 四物良 与男人同,唯经前产后异耳。《济阴纲目》以四物汤加香附、炙草为主,凡经前产后,俱以此出入加减。

香薷饮 有特长 香薷发汗利水,为暑症之专药也。有谓夏月不成用香薷,则香薷将用于何时也?大顺散 从症方 此治暑天畏热贪凉成病,非治暑也。此舍时从症之方。

若瘟疫 治相侔 四时不正之气,及方土异气,病患秽气,感而成病,则为瘟疫。虽有从经络入、从口鼻入之分,而见证亦以六经为据,与伤寒同。

湿气胜 五泻成 《书》云∶湿成五泄。

风火动 两动抟 风与火皆属阳而主动,两动相抟,则为扭转。

肾套谈 理脾恪 治浊只用肾家套药,不效。盖以脾主土,土病湿热下注,则小水浑浊。湿胜于热则为白浊,热胜于湿则为赤浊,湿热去则浊者清矣。

二阳病 治多端 劳伤荣卫,渐郁而为热者,炙甘草汤可用,喻嘉言清燥汤即此汤变甘温为甘寒之用也。热气蒸胸者,人参白虎汤可用,《金匮》麦门冬汤即此汤变甘寒而为甘平之用也。消谷大坚者,麻仁丸加甘草、人参、当归可用,妙在滋液当中攻其坚也。盖坚则不能消水,如以水投石,水去而石自如也。消症属火,内郁之火本足以消水,所饮之水本足以济渴。只缘胃中坚燥,全不受水之浸润,转从炽热之势,急走膀胱,故小便愈数而愈坚,愈坚而愈消矣。此论本喻嘉言,最精。

推荐阅读: 规则怪谈:开局给老师吃大比兜     汉室可兴     食而无卫     仙八传     心机重的顾先生     军少驭妻72式     藏宝密码     非王不爱:催眠娇妃不可惹     冷王追妻:废材三小姐     修仙:被人殉刚出古墓,世界要毁了?     出妖簿     龙在天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