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 第8章 禅(2)
但是如许一来,就同时有了三个题目:第一,如果众生皆有佛性,叨教好人有没有?第二,既然众生皆有佛性,为甚么他们未能成佛?第三,佛与众生,究竟辨别安在?
也有人说:幡不动,风主动。
惠能进了方丈室,弘忍便为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俄然大彻大悟说:众生的赋性本来清净,众生的赋性不生不灭,众生的赋性具足佛性,众生的赋性不成摆荡,众生的赋性包含万象。
弘忍又问:想干甚么?
这又是一语双关。佛家讲慈航普度,度人是为师的职责地点。度与渡谐音。渡惠能过江,就是度他到此岸。
弘忍内心一惊:肉身菩萨来了。同时他也明白,这件事不能张扬。因而不动声色地号令惠能到厨房劈柴踏碓,也不为他剃度,八个月后才宣布以示法偈定交班人。
惠能也明白,半夜时分进入了方丈室。
意义也很清楚:我不明白的时候,感激教员度我。现在已经开悟,当然本身度本身。
这是很实在的说法。可惜没人承认本身痴钝,大师也都但愿速成,南宗作为顿教当然大受欢迎。
那天,寺庙内里的幡(旗号)翩然起舞。
关头在佛性。
的确,惠能与穆罕默德有太多类似——出身不错,但家道中落;幼年丧父,又自强不息。先知是遗腹子,惠能的父亲则在罢官放逐到岭南(今广东省)不久就放手人寰。三岁丧父的惠能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上山砍柴艰巨度日。如果不是一名居士援助,他底子就不成能到弘忍那边学佛。
乘(Yāna)音译衍那,梵文的本义为门路,汉语的本义为车辆,在佛教中指到达此岸的体例和路子。不过,小乘和大乘的首要辨别不在运载东西,而在斗争目标。前者寻求小我摆脱,后者鼓吹普度众生。是以,后者以为本身的门路和奇迹都大,便自称大乘(Mahāyāna,音译摩诃衍那),而把前者称为小乘(Hīnayāna,音译希那衍那)。
这时,间隔玄奘法师回到长安三十一年,间隔惠能到黄梅双峰山拜见弘忍十五年。想当初,惠能曾对弘忍说,人有南北,佛性没有,何曾推测禅宗却会分南北呢?[17]
惠能答:岭南。
第二天,也能够是当晚,弘忍悄悄来到厨房,看到惠能腰里绑块石头正在舂米,便问:你这个米好了没?
看来,大乘主张兼济天下,小乘主张独善其身。这当然无可无不成。但不管如何说,普度众生毕竟功德无量。小乘即便不肯做,也不至于反对,为甚么不能同意呢?
没有史料记录惠能如何答复,只晓得告别恩师后,惠能一起南行,然后隐姓埋名,暗藏下来,直到他以为机会成熟之日才公开亮明身份。当时,阿拉伯人早就告别了四大哈里发期间,伍麦叶王朝也已经建立十五年。
惠能反问:人有南北,佛性也有吗?
方才听完方丈印宗法师讲《涅槃经》的一众和尚,便七嘴八舌地会商这个题目。
南宗的优胜性,在主张顿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弘忍懂了,拿起禅杖在石碓上敲了三下。
本来无一物,那边惹灰尘。
惠能却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弘忍既欣喜又难堪。没错,论资排辈,被选神秀;择优登科,该选惠能。但是仅凭一则偈子,就将一个勤杂工指定为宗门祖师,不要说神秀不平,恐怕也难服众。何况惠能透辟了悟,神秀众望所归,很难说谁是熊掌谁是鱼。
又问:风也是无情物,如何会动?
因而大乘佛教宣布:统统众生,悉有佛性。[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