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 第9章 禅(3)
德山宣鉴的另一大豪举是烧经籍,而他本来是熟读佛经反对禅宗的。他说,我们削发人千辛万苦,皓首穷经,尚且不能修成正果,岭南那蛮横人(指六祖惠能)却说甚么“直指民气,见性成佛”,天底下哪有如许的事理?便挑了一担经籍去找禅师辩论,扬言要直捣龙潭剿除禅宗。
丹霞天然骑在了僧徒的脖子上。
实际上,佛教体贴的不是善恶,也不是妍媸,而是憬悟与不憬悟,也就是悟与迷。因为佛的本义就是憬悟,佛陀则是憬悟了的人。相反,不憬悟,未能憬悟,不肯憬悟,那就是众生。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佛与众生,不但能够相互转化,并且只要一念之差──迷,还是悟。[21]
道信大悟,因而入门。[22]
禅者说:当公事员那里比得上做活菩萨?
禅者问:施主到那里去?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无话可说。甚么都已否定,也就甚么都不必否定。用饭睡觉能够有,娶妻生子能够有,建功立业能够有,升官发财能够有,君臣父子、三纲五常、修齐治划一等当然更能够有。与世俗糊口不冲突,与皇权政治不冲突,与儒家伦理也不冲突。统统题目,十足处理。
临济义玄说:不看经。
六祖当年不丈夫,请人书壁自胡涂。
道信说:求摆脱。
自我否定以后的佛教站稳了脚根。与此同时,它也完成了本身的中国化,不再是外来的认识形状和思惟看法,而是中汉文明的构成部分。乃至能够说,没有这一步,就不会有影响天下的大唐文明,也没有中国人的风俗思惟体例。这内里的各种启事和奥妙,恰是我们要持续切磋的。
明显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作歹多端也没干系?
那人说:统统众生皆有佛性,为甚么你没有?
呵呵,既明万事皆无物,何必管他受钵盂!
丹霞天然却翻身跪下来讲:谢恩师赐法号。
风趣的是临济义玄的解释。
答复很轻易,反问一句就够了:你既然透辟了悟,又何必多管闲事?衣钵当然空无,是非何尝不是?更何况,晓得色相是色相,色相就不是色相;明白空无是空无,空无就不再空无。如此,则衣钵的受与不受,有何辨别?
这个胡作非为的人是惠能的四世法孙。因为当时风行在法号前面加山名、地名、寺名,以是叫丹霞天然――丹霞是山名,天然是法号。实际上他本来是儒家,只因为在赴京赶考途中碰到一名学佛的禅者,才完整窜改了人生。
何况憬悟二字真是谈何轻易。它就像孔子的仁,一方面想要就有(我欲仁,斯仁至矣),另方面又难以企及(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正可谓近在面前,远在天涯。[25]
道信答:没有人捆住我。
既然只要一念之差,顿悟便完整能够。究竟上,禅宗的四祖道信,就是在顷刻之间憬悟的。当时他十四岁,拜在三祖僧璨门放学佛。僧璨问他:你来学佛想要如何呢?
意义大抵是:你倒天真敬爱。
临济义玄也不含混。他到菩提达摩塔前,塔主问他先拜祖(菩提达摩)还是先拜佛(释迦牟尼),他的答复竟然是祖佛都不拜,气得塔主火冒三丈:长老跟祖佛有仇啊?
奇特!成佛就要烧佛像,烧经籍吗?
但是我们却只能说祖印明悟性不敷,却不能指责他攻讦了六祖惠能。他是能够骂的,并且应当骂,必须骂。
兴善惟宽说:也不是东西。[33]
兴善惟宽说:我不是统统众生。
没错,德山宣鉴去见的,恰是龙潭崇信。
有人问兴善惟宽:狗也有佛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