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梁峰比来才想出的答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金刚经》如许一部典范之作里,找出合适本身阐述的方向,并不算难。如果目前必须凭借佛教,那么他不介怀提早把这个大乘思惟公诸于众。只要于民为善,是佛是道是儒,又有何干系?乱世当中,任何庇护之所,都能挽救更多百姓。
五字之差,天渊之别。
“我亦听闻有人双腿因战而失,每日皆腿痛而醒。腿已失,痛何来?”
“阿谁梁子熙,如何还不到?”见人到的七七八八,裴褚不由问道。
“目盲不辨色,耳聋不辨声,亦有人尝不出五味。所见所知,唯在自心。”
跟着王汶的目光,世人齐齐望向亭外,只见一道身影穿过岸边竹林,款款而来。
“无也,岂能生神哉?道故不能使有,而有者常天然也。物所由而行,故化名之曰道。”裴褚一挥羽扇,冷嘲笑道。
“见过裴中散。”
“自沉痾复醒以后,便不再吟诗作赋。”梁峰淡淡答道,“诗乃心声,吾心现在只闻一声:能活人否?”
现在,裴褚哪另有当初思疑,兴趣勃勃道:“有佳酿,有妙人,亦有满池碧荷,不如以此为令!子熙可愿拨个头筹?”
看到身边诸人的反应,梁峰也在心底松了口气。作为一个完整的当代人,利用些辩证法,会商会商唯物唯心他还能对付,但是诗赋是绝对不可的。这可不是晓得几句名诗就能处理的题目。且不说后代传播的多以绝句为主,光是文人的吟诗风俗,就不是没甚么文学涵养的人能够对付的。
“镜中花,水中月,人皆能见。皆为虚妄。”梁峰答道,“这便是空。诸君只道月影为虚,又安知天上之月为实?莫非谁曾碰过天上之月?有从无中来,无是虚是实?若无是浑沌,有又如何分出真假?”
裴褚却还是没法认同:“若佛说非相,又何必救治疫病?岂不着相?”
裴褚冷眼旁观本日主宾,只见那梁子熙举止高雅,面无异色。梁府能吃到如许的好菜吗?恐怕一定。只看那人衣衫头冠,就知他家中绝无奢糜之风。但是如此面貌之人,本事得住天下繁华,声色甘旨?恐怕连同阿谁入梦之说,也只是惺惺作态罢了。
悄悄放动手中象牙箸,裴褚笑道:“早就听闻子熙大名,晋阳疫病,幸亏有医寮才气避开祸事。此一法若能传遍天下,实乃万民之幸。”
没想到长长一卷经文,竟会落得如此之解,但是大家都能看出,面前之人何其当真!他真的信崇佛教吗?恐怕也不尽然。若知名教之心,又如何能作此解?
王汶也惊奇的望向梁峰。几月不见,阿谁飘飘欲仙的身影仿佛站稳了脚根,就像病笃之树,收回新枝。是佛法之故,还是世俗之择?王汶不得而知,但是面前青年,确切有了别样意气,让人愈发倾慕!
在王汶的举荐下,梁峰一一见过前来赴宴的来宾。固然身无官衔,但是他另有个亭侯名头,在这些人眼里也是标准的士族后辈。几人叙礼一番,才各自落座。
梁峰轻叹一声:“是以经中揭句,不该贫乏最后五字:应作如是观。”
“天上有月千江月,敢问江中有月,还是无月?”梁峰开口问道。
“统统统统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如有色,若无色,如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梁峰诵出了一段经文,“佛愿度化众生。”
王汶笑着解释道:“子熙体弱,怕是不能走的太快……咦,这不是到了。”
这说法触及神经学道理,延长则是后代的认识和*干系了。科幻小说里的机器人伦理悖论,在后代还是无解,梁峰不信当世之人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