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容闳陪着科尔、史蒂文森、傅兰雅以及别的几名洋匠喜气洋洋地走进了机器局驿馆。曾国藩特地换了一件绀色寿字团花夹缎长袍,头戴一顶黑呢嵌蓝宝石瓜皮帽,慎重其事地在客堂里访问他们。当容闳先容到傅兰雅的时候,曾国藩特地将这位蓝眼栗发、高大魁伟的翻译家细心地看了一眼,然后浅笑着说:"久仰!先生所译的书对中国船炮制造起了很大的感化。原觉得先生总在五十岁高低,想不到竟如许年青。有三十岁吗?"傅兰雅,英国布羽士。咸丰十一年,二十二岁的傅兰雅被英国圣公会派至香港任圣保罗书院院长,同治二年,被清当局聘为北京同文馆英文教习,同治七年受聘为上海江南制造局编译处,在该处任职二十八年。傅兰雅前后翻译英文著作一百四十三种,系向中国先容西理科技册本最多的在华布羽士。
青年匠师欢畅地点了点头。曾国藩环顾四周,大声说:"各位先生,明天中午由我做东,请大师来驿馆里共饮几杯,我们好好叙谈叙谈如何?""感谢老中堂!"世人大出不测,纷繁向曾国藩鞠躬称谢。
"叨教容会办。"傅兰雅代表大师问,"这是甚么意义,你能详细奉告我们吗?""好!"容闳浅笑着说,"这是我国江浙一带一道驰名的素汤,它的首要用料为蘑菇和香菇。两种菇子混合用,汤味便格外的暗香爽口。蘑菇取新奇的,又叫鲜菇。香菇用的是干货。因为它们属同纲同科,本是同类,因而鲜菇在这里碰到了客岁的老朋友,这不是仙姑逢旧友了吗?"世人仿佛尚未明白过来,中国通傅兰雅已听懂了,他镇静地说:"中国的说话真妙不成言。'鲜'与'仙'音附近,'菇'与'姑'音不异,而'仙姑'却比'鲜菇'更讨人喜好。妙,妙极了!" 洋人们遂一齐笑起来。
"各位先生免礼。"曾国藩满脸笑容地对工匠们说,"我是一个糟老头子,没有甚么看头。你们都是机器局的功臣,为国度作出了很大的进献,我是特来看你们的。""曾中堂巨大!"一个在香港多年的中年匠师翘起大拇指,仿照洋人的口气奖饰。更多的匠师在曾国藩的面前都显得又冲动又局促,感到手足无处放。一个黑发蓝眼白皮肤的青年匠师大胆地出来,伸出双手握起曾国藩的手,唬得赵烈文、吴汝纶以及一旁的戈什哈忙围过来。曾国藩毫不介怀地与青年匠师拉起手,驯良地问:"你是中国人还是本国人?"青年匠师脸刷地红起来,不美意义地说:"我父亲是广东人,母亲是英国人。""怪不得你的眼睛是蓝色的。"曾国藩欢愉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