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昌王阚伯周卒,子义建立;是岁,其从兄首归杀义成自主。高车王可至罗杀首归兄弟,以敦煌张明为高昌王。国人杀明,立马儒为王。
魏法秀之乱,事连兰台御史张求等百馀人,皆以反,法当族。尚书令王睿请诛首恶,宥其馀党。乃诏:“应诛五族者,降为三族;三族者,门诛;门诛,止其身。”所免千馀人。
魏中书令高闾等更定新律成,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二百三十五,杂刑三百七十七。
是岁,魏尚书令王睿进爵中山王,加镇东大将军;置王官二十二人,以中书侍郎郑羲为傅,郎中令以下皆当时名流。又拜睿妻丁氏为妃。
壬子,以豫章王嶷为中书监、司空、扬州刺史,以临川王映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仲春,辛卯朔,魏大赦。
上以群蛮数为兵变,分荆、益置巴州以镇之。壬申,以三巴校尉明慧昭为巴州刺史,领巴东太守。是时,齐之境内,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九十,县千四百八十五。
沙门法秀以妖术惑众,谋反叛于平城;苟颓帅禁兵收掩,悉擒之。魏主还平城,有司囚法秀,加以笼头,铁锁无端自解。魏人穿其颈骨,祝之曰:“若果有神,适时穿肉不入。”遂穿以徇,三日乃死。议者或欲尽杀道人,冯太后不成,乃止。
十仲春,戊戌,以司空褚渊为司徒。渊入朝,以腰扇障日,征虏功曹刘祥从侧过,曰:“作如上举止,羞面见人,扇障何益!”渊曰:“寒士不逊!”祥曰:“不能杀袁、刘,安得免寒士!”祥,穆之之孙也。祥好文学,而性韵刚疏,撰《宋书》,讥斥禅代;王俭密以闻,坐徙广州而卒。
甲辰,魏主如方山;戊申,游武州山石窟寺。庚戌,还平城。
桓标之等有众数万,寨险求援;庚子,诏李安民督诸将往迎之,又使兖州刺史周山图自淮入清,倍道应接。淮北民桓磊磈破魏师于抱犊固。李安民赴救迟留,标之等皆为魏所灭,馀众得南归者尚数千家;魏人亦掠三万馀口归平城。
辛未,柔然主遣使来聘,与上书,谓上为“足下”,自称曰“吾”,遣上师子皮裦褶,约共伐魏。
自晋以来,建康宫以外城唯设篱笆,而有六门。会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关,篱笆穿不完”。上感其言,命改立都墙。
甲辰,以沙州刺史杨广香为西秦州刺史,又以其子炅为武都太守。
夏,四月,辛巳,魏主如白登山;蒲月,丙申朔,如火山;壬寅,还平城。
太子宴朝臣于玄圃,右卫率沈文季与褚渊语相失,文季怒曰:“渊自谓忠臣,不知死之日何脸孔见宋明帝!”太子笑曰:“沈率醉矣”
上使后军参军车僧朗使于魏。甲子,僧朗至平城,魏主问曰:“齐辅宋日浅,何故遽登大位?”对曰:“虞、夏登庸,身陟元后,魏、晋匡辅,贻厥子孙,时宜各别耳。”
魏主自中山如信都;癸卯,复如中山;庚戌,还,至肆州。
魏梁郡王嘉帅众十万围朐山,朐山戍主玄元度婴城恪守,青、冀二州刺史范阳卢绍之遣子奂将兵助之。庚寅,元度大破魏师。台遣军主崔灵建等将万馀人自淮入海,夜至,各举两炬;魏师瞥见,遁去。
李乌奴数乘间出寇梁州,豫章王嶷遣中兵参军王图南,将益州兵从剑阁掩击之;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发梁州兵屯白马,与图南覆背击乌奴,大破之,乌奴走保武兴。慧景,祖思之族人也。
夏,四月,己亥,魏主如方山。冯太后乐其山川,曰:“它日必葬我因而,不必祔山陵也。”乃为太后作寿陵,又建永固石室于山上,欲觉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