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万荣之围幽州也,移檄朝廷曰:“何不归我庐陵王?”吉顼与张易之、昌宗皆为控鹤监供奉,易之兄弟亲狎之。顼安闲说二人曰:“公兄弟贵宠如此,非以德业取之也,天下侧目切齿多矣。不有大功于天下,何故自全?窃为公忧之!”二人惧,涕零问计。顼曰:“天下士庶未忘唐德,咸复思庐陵王。主上春秋高,大业须有所付;武氏诸王非所属意。公何不安闲劝主上立庐陵王以系百姓之望!如此,岂徒免祸,亦能够长保繁华矣。”二人觉得然,承间屡为太后言之。太后知谋出于顼,乃召问之,顼复为太后具陈短长,太后意乃定。
六月,甲午,命淮阳王武延秀下突厥,纳默啜女为妃;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摄春官尚书,右武卫郎将杨齐庄摄司宾卿,赍金帛巨亿以送之。延秀,承嗣之子也。
甲戌,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先是,募人月馀不满千人,及闻太子为帅,应募者云集,未几,数盈五万。
默啜使阎知微招谕赵州,知微与虏连手蹋《万岁乐》于城下。将军陈令英在城上谓曰:“尚书位任非轻,乃为虏蹋歌,独无惭乎!知微微吟曰:不得已,《万岁乐》。”
通事舍人河南元行冲,博学多通,仁杰重之。行冲数规谏仁杰,且曰:“凡为家者必有储备脯醢以适口,参术以攻疾。仆窃计明公之门,珍味多矣,行冲请备药物之末。”仁杰笑曰:“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名澹,以字行。
辛丑,以娄师德充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营田事。
改突厥默啜为斩啜。
三月,己巳,饰辞庐陵王有疾,遣职方员外郎瑕丘徐彦伯召庐陵王及其妃、诸子诣行在疗疾。戊子,庐陵王至神都。
圣历二年己亥,公元六九九年正月,丁卯朔,告朔于通天宫。
时诸州闻突厥犯境,方秋,争发民修城。卫州刺史承平敬晖谓僚属曰:吾闻金汤非粟不守,何如舍收成而事城郭乎?悉罢之,使归田,百姓大悦。
秋,七月,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杜景俭罢为秋官尚书。
甲午,鸾台侍郎、同平章事王方庆罢为麟台监。
癸未,突厥默啜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馀人,自五回道去,所过,杀掠不成胜纪。沙吒忠义等但引兵蹑之,不敢逼。狄仁杰将兵十万追之,无所及。默啜还漠北,拥兵四十万,据地万里,西北诸夷皆附之,甚有轻中国之心。
皇嗣固请退位于庐陵王,太后许之。壬申,立庐陵王哲为皇太子,复名显。赦天下。
戊寅,以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右丞宋玄爽为长史,右台中丞崔献为司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时太子不可,命仁杰知元帅事,太后亲送之。
玄月,甲子,以夏官尚书武攸宁同凤阁鸾台三品。
戊辰,默啜围赵州,长史唐般若翻城应之。刺史高睿与妻秦氏服毒诈死,虏舆之诣默啜,默啜以金师子带、紫袍示之曰:“降则拜官,不降则死!”睿顾其妻,妻曰:“酬谢国恩,正在本日!”遂俱闭目不言。经再宿,虏知不成屈,乃杀之。虏退,唐般若族诛;赠睿冬官尚书,谥曰节。睿,飃之孙也。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府丞光嗣,拜地官员外郎,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
默啜移书数朝廷曰:“与我蒸谷种,种之不生,一也。金银器皆行滥,非真物,二也。我与使者绯紫皆夺之,三也。缯帛皆疏恶,四也。我可汗女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流派不敌,罔冒为昏,五也。我为此起兵,欲取河北耳。”
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数令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安闲言于太后曰:“文天子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秉承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为四海为家,四海以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又劝太后派遣庐陵王。王方庆、王及善亦劝之。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翅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